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董卓亲自率领着三千飞熊军,绵延数里,浩浩荡荡地朝着长安进发。
他们刚刚行进了数里路,董卓所乘坐的马车车轮竟然突然折断了,无奈之下,他只好下车改骑战马。接着又走了十余里,座下的马儿却突然狂奔起来,竟然扯断了缰绳。
董卓急忙安抚住受惊的马儿,皱着眉头问道:“车折轮,马断辔,这是什么征兆呢?”
李肃连忙回答道:“乃是太师应受汉家禅让,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董卓听后大喜过望。
第二天,当车马正在前行时,突然间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遮住了天空,雷声阵阵。
董卓再次询问:“这又是怎样的征兆呢?”
李肃回答说:“主公曾梦赤龙罩身,常言道风从虎,云从龙。主公将登龙位,必有红霞紫雾,气象万千,以彰显天威啊。”
董卓听后哈哈大笑,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
直到长安城下,百官皆出城门迎接。
只有李儒没来,一问之下说是卧病在床,闭门不出了。
董卓不疑有他,向往相府而去。
三千飞熊军就驻扎在相府之侧,护卫董卓安危。
这一夜,董卓心中无比激动,在床上翻来覆去,始终无法入眠。
而与此同时,王允等大臣也一样难以入睡,他们躺在床上,默默地祈祷着,希望明天能够顺利地诛杀董卓。
他们这次赌上了身家性命,但为了拯救国家和人民,他们已经做好了牺牲一切的准备。
王允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百姓们生活困苦,董卓专权肆虐,朝纲混乱不堪……他知道,如果不能成功诛杀董卓,永远暗无天日。
只要……能除掉董卓这个大患,国家就能重新恢复秩序,百姓们就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奉车都尉府上。
王斌独自一人站在院中,沉默地望着天上阴云。
“煞星湮灭,辅星归位,帝星重新稳固……”
嘴中念叨着在河内时那位名为程昱的文士的观星所得。
“希望真如星象所示,董卓必死!”
次日天明。
在侍女的服侍下,董卓穿戴整齐,召集飞熊军,摆开仪仗,往未央宫去。
众大臣也身穿朝服,在宫门前左右迎接。
李肃亲自为董卓驾车。
董卓看着拜倒在道路两侧的大臣们,咧嘴大笑。
“诸位请起,请起!”
一直来到北掖门,李肃止住车马,回头禀报道:“主公,再往前就是皇宫了,里面恐怕容不下如此多骑兵!”
董卓点点头,回身吩咐道:“既如此,尔等现在门外等候!”
“是!”
李肃见状,继续驭车前行。
来到宫内,见王允站在道旁。
董卓刚欲与他见礼,就见王允抬手抽出宝剑,大喝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
董卓面目大震,立刻抽出腰间利剑。
身旁的数十个甲士急忙将董卓护卫在中间。
李肃早早跳开,躲到一旁。
一阵脚步声接连响起,数百长戟士涌出,持戟其刺,将董卓的护卫纷纷刺死。
董卓有在朝服内穿软甲的习惯,这个习惯不知道救了他多少次。
如今百戟齐刺的境地,董卓也不过是手臂受了伤,其他致命的刺击皆被这套软甲抵挡下来。
董卓仓惶大喊:“奉先我儿,快来救驾!”
吕布来到车前,厉声道:“奉旨讨贼!”
说罢抬手一戟扎进董卓脖颈,再抽出登时鲜血喷溅。
众人齐齐向董卓看去,已经一命呜呼了。
李肃冲上前来,一剑割掉董卓硕大的头颅。
举之高呼道:“董卓已死,董卓已死!”
回头望向王允却见王允已经跑上前来,挥剑又在董卓肥硕的尸体上砍了几剑泄愤,泪眼朦胧,仰天叹道:匡扶了汉室,却愧对貂蝉啊。
好一会儿才停了下来,转头对一旁的吕布沉声道:“奉先,门外的飞熊军还需要你来掌控!”
“是!”吕布听闻此言,立刻起身,转身向北掖门走去。
他手中高举着诏书,高声喊道:“奉旨诛杀董卓,其余一概论!”
飞熊军的众将士闻言,纷纷躁动起来。
飞熊军众将士闻言一阵骚动,又见李肃捧着董卓头颅出门而来,就要为董卓报仇。
“吕布在此!”吕布见状,冷哼一声,手提方天画戟镇守在门前。
他身后的长戟士们紧密地排列成阵,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一时间剑拔弩张。
“董卓祸乱朝纲,天怒人怨,如今皇帝陛下下诏处死董卓,这是顺应天意之举!”
“飞熊军的兄弟们,董卓已经死了,天子只追究他一个人的罪过,其余人一概不究,你们难道还要执迷不悟吗?”吕布眼中闪烁着冰冷的杀意,令人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