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到来之时,长安贴出告示招募工匠,月俸二十两,而且不限国家。
只要觉得自己有本事,都可以来长安一试。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韩天峰更是心惊:李剑到底捣鼓出了什么东西?
最终,李剑在召集了三千工匠后,长安城就又没有了动静,谁也不知道他要这些工匠干什么。
日子一天天过,长安也一日繁华过一日,隐隐有成为天下第一城的趋势。
如今长安人口已不下三十万,只是种地的百姓却越来越少,因为大部分人不是在作坊里做工,就是在商铺里做事。
虽然种地的人越来越少,可长安的收成却越来越多,早在一年前陆尧颁布政令,种地非但不会再交租,官府反而会补贴银两。
银两不多,一亩地一年一两。
不过钱不是白拿的,官府也有自己的条件,就是收成必须平价卖给官府。
这样的条件与其说是条件,不如说是保障,因为百姓再也不用担心被那些黑心的粮商坑害。
有了官府给的保证,百姓种地的劲头更足,不但自家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更有甚者,不少人将目光转向因为主家进城而无法打理的闲置土地。
对此,官府没有任何犹豫,依旧是一亩一年一两银子,不过租借的费用要百姓自己承担。
不种地就有钱拿,种别人的地也有钱拿,这样的好事自古未有,所以很快长安城外就再无荒芜的土地了。
留在乡下的百姓不
但多种地,还在想办法提高地里的产出,毕竟多产出一斤粮食就有多一斤的钱。
早先粮食不值钱不说,官府还会征收,一年下来能混个温饱已经不错。
现在不一样了,一户种个十几亩,甚至几十上百亩不是新鲜事,而且他们种粮要不是为了糊口,而是为了卖钱,老百姓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多一些产出?
比较其他地方亩产三五石,长安城的粮食产出算得上惊人,一亩差不多就八石左右。
粮食有了,百姓不会再饿肚子,不饿肚子就开始有力气,有力气了就想做点其他更能挣钱的事。
在什么地方做事最挣钱?那就是长安城里的作坊,只要手艺好,一个月十两银子不是难事。
要知道以前一家子一年的营收也才区区十多两,还不算吃穿用度。
如今长安的作坊不但多,而且种类繁杂,有些作坊以前根本就没有在世间出现过,比如一种生产水泥的作坊。
水泥是李晴捣鼓出来的,虽然对外称是无意之举,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她有意为之。
这东西除了盖房子,没有别的用处。但是将其与沙子搅拌,用二者混合的东西砌成砖墙会特别结实。
不仅如此,李晴还命人将钢铁制成手指粗的铁条,辅以水泥与沙子做成的泥浆,再加上砖头用来盖房子。
为了区别普通钢铁与盖房子的钢铁,李晴给他们起了个名字——钢筋。
原本众人对此不以为意,可当李
晴亲自督建的第一栋五层楼房矗立在长安城中后,百姓这才知道,原来房子还可以这么盖!
第一座楼房建成后,其他人纷纷效仿,因为同样大的地方原本只能住十人,现在却能翻上许多倍。
地方大了,住得就舒服,谁能不动心?
再者,就算自己不住,出租给别人也有钱拿,何乐而不为?
特殊房子需要特殊的材料,这样的楼房最为特殊的就是水泥和钢筋。
不过长安水泥产出有限,钢筋产出有限,所以盖房子的人只能等,如果等不了就要托能搞到这些材料的熟人想办法。
一来二去,钢筋与水泥竟然成了抢手货,价格翻着倍地往上涨。
这样的结果别说别人,就是李晴都没有想到,李剑更是看着水泥作坊呈上来的文书发呆:这种用石头烧制的东西价格怎么可以比肩珠宝?太扯了吧!
李晴意识到不对:“告诉主管民事的丁岚,水泥必须平价卖给百姓。”
李剑不解道:“为什么?我们又没抢百姓的银子,是他们主动加价买的。”
“你懂个屁!这样子下去,房子价钱就会疯涨,接下来就是所有东西跟着涨价,到时候百姓会发现手里的银子开始不值钱了,那会是大祸!”
李晴很少说粗话,只要开始骂人,就说明情况严重。
虽然李剑不明白其中道理,可他知道,自己这位夫人眼界比自己开阔得多。
如今不但书院唯她马首是瞻,就是在家里
也说一不二。
最关键的,虽她强势无比,可众人没有不服的,这是本事!
在男女关系上,李剑几乎没有乱来,唯一一次就是在飞舟里鬼使神差地和李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