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问鼎十国 > 第一百九十二章 来贺(终章)

第一百九十二章 来贺(终章)

    雍靖三十三年,三月中旬!

    洛阳端门。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这一天是朝廷三年一次金殿传胪的日子。

    在这一天大虞天子会钦点文武状元,以及榜眼、探花,六人在叩谢天恩之后,会骑着御马,佩戴红花从端门而出,过天街炫耀于人前。

    三年一次的盛会,让城中所有贵胃百姓,豪门贵女都涌入天津街希望沾一沾文武状元的才气。

    金殿之上,已经年近六旬的大虞天子看着手中的问政答卷,昂首大笑:“我儿有福了!”

    他将答卷递给了已经册封为大虞太子的罗康叡。

    罗康叡看着手上洋洋洒洒的千余字文章,倒吸了口凉气,道:“这,这真是刚刚大学毕业的人写的……”

    在大虞建立起,罗幼度一直针对科举作相应的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红薯、玉米的普及,气候的转暖,南海诸国的臣服,大虞的百姓近乎解决温饱的问题,小学义务教育得以强制。

    早在十五年前,大虞就取消了科举中的乡试、会试,只保留了礼部的省试与殿试,开始采用文凭考核制度。

    无大学文凭者,不得参加科举。

    大学毕业的人可以凭借文凭在地方当任小吏,成绩优异者,经过考核亦可升为官,同时保留小吏科考的权力……

    大学毕业对于有文化的人不难,而省试虽说以考行政为主,但都是一些常见的基础问题。殿试就不同了,由皇帝亲自出题,考的是当前的时政,甚至于大方向。一般的大学士,面对基础行政都有些难以应付,更别说是突发时政,大战略大方向。

    故而状元很少有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很多都经过游历甚至有多年基层经验的小吏。

    罗幼度斜靠着让自己舒服一点:“为父初看此文,也有些动容,但一看名字,便释然了。”

    罗康叡一看卷名:范仲淹!

    “是他?”罗康叡听过这个名字,说道:“河洛大学的才子?”

    河洛大学就是原来的国子监大学。

    国子监也进行了改革,总管天下学府,不再负责教育工作。国子监大学迁移到了洛阳,改名为河洛大学。

    大虞文风盛行,议政制度宽松,即便是平头老百姓也能论谈一二时政,调侃一下罗天子喜好姐妹花,八卦一下大虞朝第一位女官吏,吏部侍郎萧绰未婚先孕的事情,都不问罪。

    拥有满腔抱负的学子在进奏院议事,登报上表感言,都在礼法之内。

    朝廷为鼓励学术自由,甚至于特地创办了全新的机构,鼓励学术讨论发表研究。

    范仲淹的文章也登过报,罗康叡看过他的文章,记得这个好人物,只是没有想到如此了得。

    此次科举罗幼度给的题目是“定边”,如何才能稳固边陲。

    大虞地域辽阔古今之最,管理起来自然是异常复杂。

    东、南方向最是稳定,大虞水师天下无敌,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北方只有少许不服王化的零散马贼,不成气候。

    西方的定西都护府也就是大食地区一直存在问题。

    这些年大虞一直在推行汉化大食法,效果很是显着。

    不过旧大食法根深蒂固,有很深的历史遗留问题,大食旧贵族也盘根错节,也有尾大不掉之势,还有公教时不时的暗里挑火。

    要将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定西都护府只能说是相对稳定……

    定边主要指的就是定西都护府。

    面对此题,范仲淹详细的写出了自己的建议,针对西方地区地广人稀、地势险要的特点,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建烽火墩,形成以巴格达为中心,堡寨呼应的战略体系,沿边少数民族,诚心团结,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虞……

    洋洋洒洒的千字,字字珠玑在理,还囊括军政两端,一点也不像是初出茅庐的新人。

    这点罗幼度并不奇怪,在范仲淹第一次在邸报上发表文章的时候他就注意到这位自己的偶像,鼎鼎大名的范文正了。只是他当时觉得奇怪,派人去了解,想知道是不是同名同姓,是不是记忆中的那位文武双全的千古贤相。

    毕竟在他的记忆里范仲淹少年坎坷,是一介寒儒,可不是什么官宦子弟,特地派人去调查一二,也知道了缘由。

    历史上范仲淹幼年悲惨,父亲范墉早亡,母亲谢夫人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寒窗苦读之后,以“朱说”之名参加科举考试,登蔡齐榜,由一介“寒儒”成为进士,后来才恢复范仲淹的名字。

    现今范仲淹的父亲范墉跟着吴越钱俶归降,受到罗幼度的重用,或许是大志得以施展,也有可能大虞朝廷重视科学
新书推荐: 官梯:攀登权力之巅 完了!私奔后被高冷夫君抓回房了 给古人re四大名着 穿书七零:真千金她军婚甜蜜蜜 古画通今,我囤货娇养反派异姓王 军工:让你修炮,你把威力提升百倍? 知府夫人是蜘蛛精 云逸与源核之旅 高武:从继承李氏开始 hp:无人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