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西藏活佛班禅额尔德尼前来觐见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早早地起了床,穿戴一新,准备亲自去迎接班禅额尔德尼。
虽然此时乾隆皇帝已经是古稀老人了,但是看起来仍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和珅跟在乾隆皇帝身后,一同前往宫门迎接班禅额尔德尼。
一路上,和珅向乾隆皇帝介绍着班禅额尔德尼的一些情况。
很快,班禅额尔德尼的仪仗队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乾隆皇帝微笑着走上前,与班禅额尔德尼相互寒暄问候。
随后,班禅额尔德尼给乾隆皇帝献上了珍贵的礼物,以示对乾隆皇帝的敬意。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乾隆皇帝与班禅额尔德尼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他们探讨了佛法教义、国家治理以及民族团结等重要议题。
和珅在一旁细心聆听,不时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使得会谈更加顺畅和富有成果。
整个万寿节期间,宫廷内弥漫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各种庆祝活动精彩纷呈,展现了清朝的繁荣昌盛。
和珅忙碌于各项事务中,尽心尽力地为乾隆皇帝服务。
他的表现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乾隆皇帝的万寿节庆祝大典结束后,三十一岁的和珅,终于由户部侍郎升迁为户部尚书,同时任议政大臣、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任理藩院尚书。
此时的和珅,可谓是权势熏天。
就在和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候,一个人正在开始悄悄给和珅使绊,挖掘坟墓。
此人就是朱珪。
此时的朱珪,做山西代理巡抚,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
在做官之余,他喜欢整日埋头书房,读书做学问,不喜欢研究官场游戏规则和人情世故。
他的这种做法,正好与山西布政使毕沅大相径庭,截然相反。
在朱珪来山西任巡抚之前,毕沅可以大手大脚地花钱。自己的钱花完了,可以到府库中“借”一些花,或者从下属那儿“借”一些挥霍。
毕沅“借”钱的时候,总是会给下属和负责管理府库的人画大饼,说等他的俸禄下来后,他就会即刻奉还上,补上的。
可是,时间一长,毕沅就把这些事情给忘记了。从此,这些“借”去的银子就像打了水漂,有去无回。
当然,这些人很清楚,毕沅借去的东西,他是不会还回来的。
而且,那些有眼色的下属,还会经常去给毕沅孝敬东西,毕沅自然不会忘了这些给他孝敬东西的人。
他总是瞅准机会,利用手中的权利,给这些人一些小恩小惠的回赠,有时候甚至还会给这些人创造机会,把他“借”这些人的银子捞回去,这些人自然很乐意给他“借”银子。
朱珪上任山西代理巡抚的这一年夏天,适逢汾州遭受暴雨袭击,发生水灾。
朱珪闻讯后,立刻亲赴灾区,指挥灾区抗洪救灾工作。
他身先士卒,挽起裤腿,趟水进入老百姓的家中,查看受灾情况,了解民情。
只见老百姓家里房屋倒塌,缺衣少食,食不果腹,衣不裹体,实在可怜。
朱珪叫来知县问道:“知县大人,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如此悲惨可怜,难道你没有看到吗?”
“看到了,大人。”
“既然看到了,你为什么不赶紧开仓放粮,救济老百姓,让他们度过难关?”
知县大人一听巡抚大人要他开仓放粮,他吓得两股颤颤,头上直冒冷汗,不知道如何是好。
他知道县库里根本没有粮食,开仓后,空空如也,拿什么去拯救灾民,这不是揭起尾巴让别人看吗?
朱珪见知县迟迟不说话,而且头上直冒冷汗,他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这里面一定有鬼,藏有猫腻。不然,知县大人不会这样胆战心惊的。
朱珪直视着知县说:“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去开仓放粮,救济老百姓?”
知县见逃不过朱珪的追问,扑通一声跪下,只得硬着头皮实话实说。
“大人,请饶了下官的命。下官如实禀告大人,粮库里根本就没有粮食。粮食早被上面的那些人倒卖空了,哪里来的粮食啊!”
朱珪一听,气不打一处来,这还了得,岂不是翻天了。居然还有人胆子大到如此程度,敢把县库的粮食倒卖清,真是大胆妄为。
朱珪气得破口大骂道:“混蛋,你们这群王八蛋,真是胆大包天了,竟然敢把老百姓保命的粮食给倒卖清了,你们是人吗?你们这些蛀虫,真是猪狗不如。”
知县见巡抚大人不停地怒吼咆哮着,他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只是跪在朱珪面前,不停地擦头上的冷汗。
朱珪大发了一通脾气,心想,这样骂也不是个办法,也是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的,还是息怒,解决眼面前赈济灾民的问题吧。
于是他对知县说:“本巡抚令你在三日之内,必须把县库内原来储存的粮食给补齐,否则,本巡抚革了你的官职,把你送交朝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