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接着又说了一通话:“各位大人,本官提醒你们,从现在起,要认清形势,再不能重蹈覆辙,再不能误上贼船,古人说得好,上船容易下船难。”
“本官考虑到你们都是来自穷乡僻壤的官员,人穷志短,地方穷了,地方官员的志气自然也就短了。”
“是是是,和大人说的真是对极了,和大人真能体会我们这些小地方官员的难处,我们真是人穷志短,由于地方偏僻落后,经济不发达,该做出的成绩没有做出来,该清除的陋习没有清除掉,鼠目寸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还请和大人体谅我们这些小官的难处。”
其中一个小小的县令,大胆地站出来说话了。
说完话,这个县令的头上冒出大颗的汗珠,汗珠吧嗒吧嗒地跌落在他脚下的地面上。脚下的地面湿了一大片。
和珅听完这个县令的话,看着这个战战兢兢说话的县令,赞同的点了点头。说:
“这位县令大人说的不错,本钦差能够理解你们的难处。本钦差再给你们吃个定心丸,请你们放心,只要你们齐心协力地揭露李侍尧的犯罪事实,本钦差不会再翻各位的旧账。”
“对对对,和大人说的对,只要你们检举李侍尧的事情就可以了。我们再不会把案件扩大化,不会去牵扯你们的,请你们尽管放心。”喀宁阿说。
喀宁阿的一番话,让这些平素被李侍尧敲诈勒索惯了的官员,深深地感觉到,从京城里来的钦大臣的宽容和大度。
他们没有想到京城里来的大官,不但精通官场游戏规则,而且还有人情味,还懂得人情世故。
“喀大人说得对,如果我们翻你们的旧账,云南官场不就会塌方式的塌陷吗?整个官场除了相互攻讦,相互撤台,相互抵赖,相互检举揭露,弄得一团乌烟瘴气,还有个清净的日子吗?”和珅接着喀宁阿的话说。
他的这些话,既是对这些官员的安慰,也是给这些官员的一个提醒。
让他们相信,只要他们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检举李侍尧,他会保证不追究他们贪污受贿的事情。
他只是为李侍尧的案子来的,不会去调查他们的事情,让他们尽管放心。
和珅说完后,众官员望着和珅,就像遇见了救星似的,心里都在默默地感谢着和珅。
喀宁阿听和珅说完后,他看了看和珅,像征求意见似地问和珅:
“和大人,既然我们把这些父母官召回来问事情,现在向他们问的事情都已经问清楚了,是不是让他们都各自回家吧!留在这里再也没有多大意思了。”
和珅听了喀宁阿的话,没有表态,心想,喀宁阿大人心里莫免也太急了吧,事情还没有彻底搞清楚 ,他就急着把这些官员放回家,看来他昨天晚上去了一趟李侍尧家,变化真大啊!
喀宁阿昨天晚上背着和珅偷偷地去了一趟李侍尧家,因为在朝堂上他和李侍尧的私交还是甚好的,昨天晚上他私下里去见了见李侍尧。
他以为他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只有他一个人知道。
其实他的这些行动哪能逃过和珅鹰隼一样的眼睛,和珅像猎狗一样灵敏的鼻子,早已嗅出其中的味道来了。
喀宁阿见和珅没有说话,以为和珅同意了他的建议,他就接着说道:
“和大人既然无意见,那么你们这些人,除了东川知府张珑,通判素尔阿方留下外,其余的这些父母官,由于你们离云南府比较远,现在就可以统统回家了。”
这些人听了喀宁阿的话,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对喀宁阿充满了感激。
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他们这些人在内心里还是挺害怕李侍尧的,还是不敢得罪李侍尧的。
现在他们是迫于没办法,不得不这样揭露和检举李侍尧的问题。他们是不敢和李侍尧对簿公堂的。
如果李侍尧真查不出什么问题来,皇上再把他放回来,李侍尧绝不会饶过他们的,到时候,他们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喀宁阿的一番话,让和珅脸上有点挂不住了。
喀宁阿这是目中无人,自作主张。
他都没有说话,喀宁阿就想把这些父母官放回去,叫他情以何堪。
和珅想,昨天晚上,李侍尧一定给喀宁阿好处了,不然喀宁阿怎么会把这些重要的口供证人放回去。
喀宁阿看来还是挺讲义气的,不过他的私心也一下子暴露出来了。
如果这些证人放回去,再被李侍尧一贿赂,收买,他们串通一气,翻了口供,岂不是这些天他做的拉拢工作等于白做了。
放他们回去,这是万万不行的。
这些人都是墙头草,随风倒,别看他们现在对李侍尧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把李侍尧生吞活剥了,可是,一旦把他们推到前台,他们就全成了缩头乌龟。
和珅也明白,这些人内心里是瞧不起他的。
李侍尧对他们的威慑力,远远大于他对这些人的恐吓的。他们只是怕他的钦差大臣身份,不然他们是根本不在乎他的。
和珅憋着这样一肚子气,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