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凉古道,有国高昌。
字幕:高昌王麹文泰,金城郡金城县人,汉尚书令鞠谭后代,高昌国主麴伯雅之子。武德六年嗣位高昌国王,贞观四年入朝觐见唐太宗李世民,自请归附。
太宗见高昌王自请归附,心中甚喜,遂赐麹文泰之妻李姓,预属宗亲,封常乐公主。
贞观十三年,乙毗咄陆可汗统一西突厥,并遣吐屯阿史那矩领高昌冠军大将军,以监督其国。麹文泰由是归附突厥,不复朝唐。又与西突厥联兵侵犯伊吾,劫掠焉耆,阻绝西域商道,多次遏绝西域诸国向大唐朝贡。
唐太宗下书责之,并征阿史那矩入朝,麹文泰不应,只遣其长史雍前来长安谢罪。
颉利可汗败亡之后,中国人在突厥者走投无路,或奔高昌。唐太宗诏命高昌归还,麹文泰又蔽匿不遣。
太宗怒责其使者雍前:高昌数年以来,朝贡脱略,无藩臣礼,所置官号皆准天朝,筑城掘沟,预备攻讨。事人无礼,又间邻国,为恶不诛,善何以劝!明年当发兵击汝。
是年三月,乃遣民部尚书唐俭、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使,赍持缯帛重礼以赐薛延陀可汗,商议使其率本部为向导,同伐高昌之事。
自突利可汗弟结社率造反不成,朝中言事者多云使突厥人留居河南不便。
李世民信以为然,遂诏拜右怀化郡王李思摩为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称乙弥泥孰俟利可汗,赐之鼓吹;突厥在诸州安置者并令渡河,还归旧地,俾使世作藩屏,长保边塞。
然而突厥人皆都忌惮薛延陀,不肯奉命出塞。
太宗闻此,遂遣司农卿郭嗣本为使,颁赐薛延陀可汗玺书:颉利既败,部落咸来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后善,待其达官皆如吾百寮、部落皆如吾百姓。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前破突厥,止为颉利一人为百姓害;实不贪其土地,利其人畜,恒欲更立可汗,故置所降部落于河南,任其畜牧。今户口蕃滋,吾心甚喜。既许立之,不可失信。秋中将遣突厥渡河,复其故国。尔薛延陀受册在前,突厥受册在后,后者为小,前者为大。尔在碛北,突厥在碛南,各守土疆,镇抚部落。其逾分故相抄掠,我则发兵,各问其罪。
薛延陀可汗闻说自己为大,再拜奉诏。
太宗甚慰,便遣李思摩帅其所部,建牙帐于河套之北,以抚还归突厥及诸胡族人。天子驾御齐政殿,亲为怀化郡王饯行。李思摩涕泣感戴,奉觞为唐天子上寿,说道:奴等破亡之馀,分为灰壤,陛下存其骸骨,复立为可汗,愿万世子孙,恒事陛下。
李世民深为嘉许,又遣礼部尚书李孝恭赍持册书,同至其落,筑坛河上,立为可汗。
又以左屯卫将军阿史那忠为左贤王,左武卫将军阿史那泥熟为右贤王。阿史那忠乃是苏尼失之子,涕请入侍长安,太宗诏许之。
既复突厥汗帐,唐太宗乃谓众臣:中国,根干也;四夷,枝叶也。若割根干以奉枝叶,木安得滋荣!朕悔不用魏徵当初之言,几致狼狈。
太宗虽命唐俭与薛延佗可汗商议谋攻高昌,但仍希望高昌王麹文泰能够悔过。其后又下玺书,晓示祸福利害,征召入朝。
麹文泰主意拿定,竟又称病不至。
唐太宗终至大怒,便于贞观十三年十二月,派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帅,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副之,率诸将引十万大军,渡河往西进攻高昌。
十四年春,唐军兵临碛口,排列进攻阵势。
麹文泰安坐高昌,对众臣道:唐国去此七千里,涉碛阔二千里,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风之所吹,行人多死,当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军乎?若顿兵于吾城下,二十日食必尽,自然鱼溃,乃接而虏之,何足忧也!
虽然壮志凌云,当闻唐军兵至碛口,麹文泰吃了一吓,便即发病而死。
画外音:高昌之名,始于西汉。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属往车师前部屯田,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壁垒,因其“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称为高昌壁。同时设戊己校尉,治于高昌。
镜头闪回,叙述高昌国历史沿革。
东汉初年,河西窦融及凉州马家举高昌之地,归附汉光武帝刘秀。西晋至十六国初期,鄯善郡、高昌壁隶属凉州敦煌郡。东晋前凉建兴十五年,戊己校尉赵贞谋叛,凉王张骏遣西域长史李柏擒之,在其地置高昌郡,辖高昌、田地等县。又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并,称作沙州,以杨宣为沙洲刺史,治所设在敦煌。
西凉被北凉所灭,西凉王李暠之孙李宝及娘舅唐契西渡流沙,占据伊吾,建龙兴年号,羁縻高昌,建立伊吾西凉。臣服于丁零,凡内地来人,李宝皆倾身礼接。
其后北凉被北魏所灭,将欲西迁,李宝兵分两路,亲自南往敦煌,使二舅唐契、唐和往占高昌,以断北凉西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