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态发展正如青安预想,汉献帝在见到木匣中的颅骨后,瞬间惊骇失措。
他原本还能对青操保持谦卑的姿态,
然而,汉献帝已无心继续伪装。
面对这位身材并不魁梧的青操,他感到如临泰山之巅。
在汉献帝眼中,青操犹如一座不可攀登的魔法高峰。
“唉!”
许久后,汉献帝发出长长的叹息。
转向青操,无奈地说道:
“如果我没猜错,你能找到那个秘密之地,多亏了青安的指引吧。”
“而青安的情报,则源自灵雎的洞察。”
“我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
“以青安如今的魔法地位,哪个女子能不被他所动?灵雎诱惑青安,就像狐狸给鸡拜年,毫无差异。”
“青孟德,你的儿子,出类拔萃。”
“我不如他,你也不如他!”
说完这番话,汉献帝似乎耗尽了所有力气,神情更加落寞。
说完后,他转过身,黯然离开了房间。
对于为何不惧怕青操加害,其实自【密诏】事件以来,
青操选择了放过汉献帝,汉献帝就知道,短期内他不会有生命之忧。
至少,在天下统一之前,青操不会动手。
正因为这个认知,汉献帝一直抱有希望。
但如今,经历了连续的打击后,
汉献帝脆弱的心终于崩溃。
此刻虽身处皇城,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与其说他在逃避青操,不如说他在逃避自己的无力感……
在青操的世界里,目睹了汉献帝的神秘离去,他并未下令阻止,反而陷入了深深的冥想之中。他的思绪反复回荡着献帝刚才的低语:“你的儿子,我不如他,你也同样不及。”
青操竟然逊色于青安?
若这话出自青操之口,他必欣然接受。然而,此言出自他人,尤其是那位高高在上的汉献帝,令青操心头剧痛。
因为现在的青操,已是一只脚踏入王座的权势者。此刻的许都,虽仍有隐蔽的敌对阵营,但大势已归属青氏家族。因此,青操行使的权力,几乎等同于帝王。
自古以来,帝王便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天地之间,唯我独尊。即便亲子,也要先以臣子之礼待之。自史书始,唯有明太祖朱元璋与其太子朱标,毫无间隙,堪称典范。朱元璋的童年困苦加深了他对亲情的珍视。
但青操却不同,他生于衰败的汉末,动荡的经历塑造了他的疑虑重重。尽管青安不久前还与他推心置腹,然而献帝的怀疑种子一旦播下,青操深知青安的声望已构成威胁。
徐州的胜利,由青安率军夺取,他因吕玲绮的关系,自然而然地继承了吕布部下的忠诚。平定河北一役,幽州牧冉虎由青安扶持,并州牧高干更因青安一句话而直接归降。陈郡、汝南郡如今皆由青安直接管辖。
此外,青安拿出四成痔疮膏的利润建立医术学院,其余资金也不曾闲置,他为青家、夏侯家的亲眷购置了宅邸,赠送的丝绸和珠宝不计其数。这代表什么?是要取代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吗?
再看将领,许褚、于禁、乐进等异姓将军对青安的敬仰无以复加。智囊团中,贾诩是青安的忠实追随者,程昱也早已与青安默契十足,郭嘉在随青安出征一次后,归来对青安赞誉有加。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是要将他排挤出局吗?
此刻,汉献帝自己都未察觉,他无意的一句话,竟在青操心中投下了如此沉重的阴影。若是他知道言语的力量竟如此巨大……
在神秘的奇幻世界里,汉献帝不再培养刺客,而是培养了一群吟游诗人,让他们在城镇的每个角落讲述传奇故事。当然,这样的创新策略,是汉献帝从未预见的智慧火花。
至于青操,他在短暂的困惑后,终于从迷思中清醒过来。他明白汉献帝的言辞不过是试探,但他对青安的恩情,仍然铭记于心。尽管如今的青安已强大到令青操感到威胁,但内心的微弱声音仍告诉他,应当信赖青安。
时间如魔法般流转,随着年终庆典的临近,雪花如同银色的精灵,无休止地翩翩坠落,预示着一个严酷的冬季。以往此时,北方的许多土地会被寒冷和饥饿侵蚀,然而今年,虽然依旧有冻死者,却无人因饥饿丧生。这归功于广泛传播的神奇作物——地灵薯。没错,就在青安率军远征河北之际,他的领地各处也开始种植这种奇妙的作物。
在并州与草原交界的边境,夏侯惇正利用类似的土豆,激励汉人开拓草原,拓展新的天地。此情此景,让青操心中的猜忌之弦再次紧绷。
“不,我身为父亲,必须信任子修。”
“况且,儿子越强大,作为父亲,理应感到自豪。”
“现在许昌城里,人人称赞子修,他们怎能忘却,若非我将王都迁至此,他们怎能享受今日的安宁……”
“万一子修真有叛逆之意,凭我目前的力量,能阻止吗?”
一旦心中萌生疑虑,便难以消解,尤其对以多疑闻名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