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
伴随着一声清亮而又饱含敬意的呼喊,只见关扬风风火火地迈入殿门。
还未等众人反应过来,他已然毫不犹豫地双膝跪地,以头触地,恭恭敬敬地向那阔别八年之久的双亲磕起头来。
皇后原本一直紧揪着的心弦,在看到亲生骨肉踏入宫门的那一刹那,所有的紧张与不安瞬间化作决堤的泪水。那晶莹的泪珠,就像是断了线的珍珠一般,顺着她白皙的脸颊滚滚而下,怎么也止不住。
她颤抖着双手,急切地走上前去,一把将跪在地上的儿子扶起,口中喃喃道:“我的儿啊,母后日夜想念着您啊!”
一旁的皇上,此刻也是眼眶泛红。这个大儿子,承载了太多他过往的回忆和情感。想当年,当他尚且只是一个皇子之时,大儿子便已呱呱坠地。
后来,他们父子一同遭逢变故,被他的亲兄弟无情地囚禁于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那时的大儿子,不过才区区两岁而已,但令人惊叹的是,面对如此险恶的境遇,小小的孩子不仅没有丝毫哭泣,反倒用稚嫩的童音宽慰着身为父亲的他一定要咬牙坚持下去。
自从他登上皇位之后,喜事接踵而至,二儿子、三儿子和四儿子接连降生。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起初的几年里,一家人尚还能共享天伦之乐,充满着温馨与和睦。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个年幼的儿子却被母后带离了皇宫,前往别处接受教养。自此以后,每年他与这些儿子相见的次数变得极为有限,仅仅只有寥寥两次而已。
尽管儿子们彼此间的兄弟情谊十分深厚,但由于长期分离,与他这位父亲之间的亲情却逐渐淡漠起来。每次相见时,除了一些简单的寒暄问候之外,再无更多亲切交流。
唯有这个大儿子,还时常会对他说出几句温暖人心的话语。
后来,大儿子长大成人,被派往徐州驻军历练。一次执行任务期间,不幸遭遇土匪袭击,身受重伤。好在命不该绝,最终被当地的顾氏相救捡回一条性命。
经历过此番生死考验后,大儿子竟决定要迎娶那位救命恩人顾氏为妻。当他得知此事后,与皇后态度坚决地表示强烈反对。
谁曾想,一向乖巧听话的大儿子此次竟然毫不退让,第一次公然与他们唱起了反调。不仅如此,为了能够如愿以偿,大儿子甚至不惜对顾氏及其家人谎称他的双亲已然离世。
听闻此言,他气得火冒三丈,而皇后更是因此一病不起,在床上足足躺了好几个月。
这个大儿子的脾气倔强得令人咋舌,自那以后,数年过去,始终未曾回过京城探望父母亲人。
如今这场突如其来、势如破竹般凶猛的疫症,犹如狂风暴雨一般席卷而来,打得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人们在这场可怕的疫病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亲人一个个被病魔夺去生命,经历着那撕心裂肺的生离死别之痛。
直到这一刻,他们方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家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存在,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只要一家人能够紧紧相拥在一起,就没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
就连一向注重君臣父子纲常的皇上,此刻也顾不上那些繁文缛节了。
他那双平日里威严无比的眼睛此时布满了血丝,通红一片,满含心疼地拍了拍儿子关扬的肩膀,声音略微有些沙哑地说道:“一路辛苦了啊,我的孩子!”
关扬听了这话,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眼眶瞬间湿润了起来。他快步上前,动情地用力拥抱着自己的父亲,哽咽着说道:“父皇,都是儿臣不好,让您这般担心忧虑,儿臣真是罪该万死啊!”
皇上轻轻地摇了摇头,脸上浮现出一抹平日难得一见的温和笑容,安慰道:“傻孩子,尽说些胡话!快快起来吧。”
这时,一直站在一旁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的皇后开口说道:“圣上,咱们还是赶紧先坐下来吧,也好让扬哥儿好好歇息歇息。”说着,她向身旁的大太监使了个眼色。
大太监见状,赶忙点头哈腰地应承一声,然后迅速转身吩咐手下的小太监们去搬来几把凳子。不一会儿,凳子便摆放好了。
皇上见此情形,又转头对身旁的侍者下令道:“快去将午膳立刻呈上来,莫要饿着了朕的皇儿。”侍者领命而去,不多时,一桌丰盛的午膳便被摆放在了众人面前。
关扬也不敢有丝毫耽搁,谢过恩后便与帝后一同落了座。在用餐的同时,他开始详细地向皇帝和皇后讲述起这次疫症的严重程度,以及他们在寻找解药的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
关扬乃是一个心地善良之人,他始终铭记那些为此次疫情付出努力和奉献的人们,并决定给予他们应有的赞誉和肯定。
当他将这些人的功绩一一道来之时,皇上坐在龙椅之上认真聆听着,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同。见此情景,关扬心中暗自松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