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渊表明态度,“后宫仅我一人就足矣。”他可不想有个一二三跟他争宠。
“有空纳妃,倒不如把钱砸在更实际的地方。”周佑宸倒也不是就不想开后宫,而是她讨厌麻烦,不希望有多余的人和事干扰到她。
再者,晏渊能帮她干活,她才会同意他继续入朝参政,后来的那些人愿意吗?
凡此种种,周佑宸权衡利弊,并不愿意再纳新人。
周昀听完后,煞有其事道,“君后,也是皇后,父亲,你要有皇后的风范。”
“正是。”晏渊含笑应下。
“登基大典后,皇太女人选我要好好想想。”周佑宸看了一眼晏渊。
目前来说她无心找新人,同样她的两个女儿就是她未来皇位的继承人。
晏渊闻言,正色道,“皎皎晓晓都是我们的孩子,册立储君攸关社稷,现在来谈为时尚早。并且,朝中依旧有人不赞同女子为帝,若想册立太女,最好徐徐图之。”
他的这番话并不是危言耸听,跟苏御史有一样想法的人不少,许多是老臣大儒,他们这会儿不说反对话,只是碍于周佑宸势大不好唱反调,并不代表他们就乐见其成女帝的出现。
——中原千年的宗法观念深入人心,真想让他们接受女帝,难上加难。
对此,周佑宸不以为意,“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件事我自有分寸。”
“再者,他们现在接受不了,那就让他们接受不就成了?从三皇五帝到秦始皇,再到如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周佑宸眼神灼灼,“以前没有的传统,现在我们改了,也不见得是坏事。顺应时势发展,中原大地经历了多次朝代更迭,若是万古不变,早就成灰了。”
不善变通的人早就消失了,而改变女子不能为皇帝的传统,由她做起。
最初她来到这个世界时只想好好活下去,之后她渐渐的不甘心了,不愿意当周景湛的傀儡,更不想妥协过完一辈子。
她想做更多,她想……谋求那至尊御座。
女帝为什么不可以出现?若是在她之后能够改变千千万女子的命运,她可以击破古老传统的这一潭死水,那么,她愿用她的一生,将以她的骨肉为架,完成托举女子的壮举!
“若为帝裔,何不为皇?”周佑宸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铿锵有力又不容置疑。
夕阳余晖下,周佑宸的面容坚毅决绝,在她的身后,仿佛有无数女子为之欢呼雀跃,她的身影一下子变得高大威猛。
晏渊回过神来,拱手道,“臣在此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登基大典如期举行,文武百官齐跪一地,周云钊将玉玺交给周佑宸后,缓步下了台阶。
这一天,大雍迎来了新的主人。
这一天,大雍的历史发生了改变。
这一天,大雍百姓奔走相告,民间女子也专门走在街上,躬逢盛事。
周佑宸身穿玄色衣袍,笑看着匍匐在她脚底下的众人,心里有一股淡淡的满足。
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她原以为自己会欢欣鼓舞,却不想是夙愿达成后的愉悦满足。
登基大典的仪式冗长繁复,等周佑宸和一众大臣饮酒畅聊后,一天都要过去了。
群臣在这一天也不会给周佑宸添堵,老老实实走完仪式,然后便是回到衙门官署办事,毕竟——新帝可不是好脾气的。
新帝登基,按例封赏。
先前在叛乱中立功的神佑军一干人和皇城司、五城兵马司,周佑宸逐一封赏,而昌华郡主、工部侍郎倪通,则因功勋被施恩封赏为惠恩侯,封母亲连氏为一品定国夫人,享有王妃俸禄。
另外,汪问玉由肃州刺史升任回户部,替代户部左侍郎,安德郡主罗秉昭则入刑部,为刑部右侍郎。
之前罗秉昭为周佑宸鞍前马后,奔波劳碌,论功行赏 ,周佑宸自然不会遗漏了她,好歹去刑部也合适她去发挥。
皇商颜令璟颜令芮封为正三品督商正副使,封兴义伯、兴宁伯;成立仪凤阁,与六部地位齐平,设立尚书左右少卿等官职,职责为管治天下妇孺孩童。
神佑军今后纳入朝廷编军,隶属皇帝,为皇帝效劳,神佑军统领为从一品 ,下设各大主将左右先锋。
建立格物院、百鸣院,太医院院正院判品阶更为正三品……
周佑宸同时也表达了她预备修书修史的意愿 。
这句话一出来,不少官员心动了。修书修史是浩大的工程,任何人参与其中都是名垂青史的大事了。
这样一来,好多人就把前面女帝陛下的诏书忽略了——比起这些,那些女官部门又算得了什么?
因初登大宝,周佑宸不方便把她后面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