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陪着马皇后说了好一阵子,安慰的话不知说了多少,临近中午方才离开。朱标暗叹——可怜天下父母心,朱雄英要是出远门,他和常秀也是一样地操心。
“走吧,去春和宫坐坐。正好说说北巡的事。”走在路上,朱标建议道。三人无异议,直奔春和宫。
来到书房落座,秦顺伺候茶水点心,屋中再无他人。朱标到书案前拿起御批的北巡计划书,递给了朱樉。
“你们看看这个。”
朱樉接过计划书,双手展开,朱棡和朱棣一左一右。
“啊?刚才娘还说让我吃饱穿暖呢。大哥,你就打算让我吃……”朱棣当即叫了起来。朱樉和朱棡当然也看到了,只是眉头微皱,没说话。
“怎么?接受不了?”朱标反问。随即一脸严肃地说:“这份计划是父皇御批允准的。不接受的话,可以不去,绝不强求。”
听到父皇二字,朱棣不由得缩了缩脑袋,撅着嘴说:“谁说不去啦!不就是乡野饭食嘛,你们吃得,我就吃得。”
“二弟,三弟,你们都准备好了吧。”
“大哥放心,万事齐备。”
“好。此番出行,旌旗仪仗不宜多,能省则省,三个百户护卫足够了。另外,每人各带一名内侍随行,照顾起居。”
“大哥,我……”
“你什么你?我替你选好了。如果没有异议,二弟、三弟你俩就先回去吧,吃个团圆饭,明天午时出发。老四,你留下吃饭。”
“是,大哥。”朱樉和朱棡起身施礼。
“是,大哥。”朱棣回答得有气无力。
翌日,崇礼侯府一大早就人声鼎沸,府里的下人搬进搬出,好不热闹。忙活了一个多时辰,买的里八剌将所有人集中在二进院的天井。
身着公服的买的里八剌站在台阶之上,朗声说道:“蒙陛下圣恩,本侯于今日离京北上,返回故乡。自至京师,与尔等相识,承蒙照顾,今日一别,恐相见无期。特奉银二百两聊表谢意,各自取些,另谋生计吧。”
一干下人跪地:“谢侯爷。”这些下人自打被安排在崇礼侯府,倒也没受过什么欺侮。买的里八剌自知身份,平时安分守己,小心翼翼,加之年纪不大,心思单纯,对待下人和颜悦色。这样的主家,在南京的高官显贵中可不好找,所以大家伙儿还有些舍不得。
见众人都各自取了银两,买的里八剌说了一声都散了吧,便转身进了正房。他坐在当中的圈椅上,一手抚摸着当初朱标买给他的那个瓷瓶,脑海中闪过这几年的生活前段。被俘来京、进宫朝见、受封留质、太子宴请、称兄道弟、当街遇袭、舍身相救、校场演武,一直到北归草原。总的来说,他在南京的日子算得上衣食无忧,被结识了太子以及几位亲王,生活也不再无趣。有生之年还能返回草原,他固然欣喜,心中却隐隐有些难以割舍。
不一会儿,朱元璋安排的两名内侍走了进来了,各背着一个包袱。
“侯爷,府里的人都走了,咱们也该出发了。”其中一人开口说道。
思绪被打断,买的里八剌不着痕迹地擦了擦湿润的眼眶,手里捧着瓷瓶,说了句:“走吧。”
出了府门,雇的马车已在等候。买的里八剌登上车,两名内侍步行,慢悠悠地前往仪凤门。
春和宫内,朱标收拾妥当,在院中与妻儿告别。快两岁的朱雄英,一个劲儿地感爹爹,朱标抱在怀里安慰:“雄英乖乖听话,爹爹给你带好吃的、好玩儿的东西回来。”
朱雄英点着头:“嗯嗯!”
常秀上前一步接过儿子,叮嘱道:“殿下一路上照顾好自己,早日回来。”
“放心吧。事情办妥,我立马回来。”朱标张开双臂抱了一下常秀和朱雄英。
“我走了。”朱标轻轻地说了声,转身向宫门走去。秦顺、马忠以及一名年纪不大的小黄门赶忙跟了上去。
刚到宫门口,就听见了朱棣的声音。
“大哥,我来了。”朱棣一边跑一边喊,身后还跟着两名内侍,抬着箱子紧赶慢赶。
“一看就知道,又睡懒觉了!”朱标笑着说。
“昨晚太兴奋了,睡不着。”
“顺子,你让他们把燕王殿下的行李搬上车。”“顺喜儿,你过来。”朱标又对着那个年纪与朱棣相仿的小黄门说道。
“顺喜儿,从今天起,你就跟着燕王殿下。”
“小的拜见燕王殿下。”顺喜儿跪地磕头。
“老四,给你找了个伴儿,路上照顾你。”
“谢大哥。”朱棣满心欢喜地答应,“顺喜儿,起来吧。”
朱标又转向马忠:“这段时间宫里的事情就由你协助太子妃料理。记住时刻留意孙喜旺的消息,该怎么办,顺子应该都和你说了,我就不啰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