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巡察各地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朱标不用上朝听政,也不接见外臣,足不出户,就在春和宫看看启本,逗逗孩子,倒是难得的悠闲自在,其乐融融。

    秦顺去应天府查到的案卷之上所载孙喜旺的籍贯是浙江行省杭州府海宁县长安镇。朱标下令海宁知县务必找到此人,上报待命。

    三月初二,朱元璋召右副将军冯宗异、左副副将军邓愈、右副副将汤和、巩昌侯郭子兴商量北边的防务。上次演武阅兵之后,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便动身返回北平整顿军务。

    面对扩廓这样的能人,朱元璋没有丝毫轻视之心,纵然他以释放崇礼侯作为一个善意的信号,但该有的布置不会少。此次计议,朱标因伤没有参加,朱元璋决定,冯宗异等人四月出发,分屯山西、陕西等要地。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不算大也不算小的事情,元末明初的一位着名人物去世了,他就是方国珍。方国珍,浙江台州黄岩人,以贩海盐为生。因被人诬陷,兄弟四人畏罪逃亡海上,聚拢数千人,杀官造反,打响了反元的第一枪。

    方国珍为人狡黠,擅长海战,几次大败元廷进剿的水师。他以大海汪洋为根据地,让元廷恨得牙痒痒又无可奈何。凭借自身实力,方国珍与元廷若即若离,多次降而复叛。元廷因无法剿灭,又不得不依赖他从海陆运粮,数次加封,最终官至太尉、江浙行省左丞相,赐爵衢国公。

    在江南,朱元璋和张士诚二人的实力壮大之后,方国珍朱、张、元廷三者之间左右逢源,大捞好处。朱元璋灭张士诚,一统江南,反过头来对付方国珍。陆战,方国珍不行,逐渐失去了落脚之地,完全退回海上。有鉴于日子艰难,方国珍决意归降,朱元璋欣然接受,授其广西行省左丞,食禄而不视事,如今幸得善终。

    在元末乱世,论海战,方国珍部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收降了方国珍后,朱元璋才敢放心大胆地在陆地上东征西讨,不用担心海上来敌。方国珍死了,朱元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去了一块心病,朱标觉得是时候整合一下大明水军,充分吸纳方国珍的旧部,以备不时之需。

    清闲了半个月,伤也好了,北平的张三捎信回来说已经查出些眉目了。眼下,为了尽快揪出潜伏在北平的奸细,朱标打算择日北上,捎带脚把买的里八剌送回去。

    听了朱标的请示,朱元璋建议:“你再等几日,随军一道北上,岂不方便?”

    “禀父皇,儿臣想顺路去其他地方看看,多了解一些民情民意。”朱标拱手道。

    “嗯,你能时时为老百姓着想,不枉读圣贤之书。你想去哪些地方?”

    “首先便是临濠,看看中都的情况以及乡邻的生活。然后是开封府、西安府、太原府,最后到北平府。”

    “为什么是这几个地方?”

    “彼皆国之重镇,特别是西安、太原和北平,更是军事要地。施政是否妥当,民生是否安定,直接关系到军事行动的成败。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行吧。咱先提醒你,此去路途遥远,可不是游山玩水,你做好准备。”太子自幼体弱,这两年虽然有所好转,但朱元璋仍有些许担忧。

    “儿臣明白。另外,请父皇允准二弟、三弟以及四弟同行。”

    “老四也去?”

    “第一,依四弟的性子,一旦得知此事,必定死缠烂打,搅扰父皇母后,儿子也别想清净。第二,三位弟弟到各自的藩国封地去走走看看,多了解一些情况,也是好事。第三,地方上难免有些宴请接风,他们还能替儿子顶一顶。第四……”

    朱标还没说完,就被便宜老爹给打断了:“打住,不要扯什么一二三四了。咱知道了,就让老二他们陪你一块儿去。”

    “打算什么时候走?”

    “十日后。”朱标干脆地回答。

    “这么快?”

    “早去早回嘛!再晚些,搞不好年底都回不来。”

    “知道了。你们兄弟几个一下子都走了,你娘她......”朱元璋欲言又止,“得空多去看看你娘吧。”

    “儿子遵命。”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宣布了朱标北巡的事情,旨意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古帝王治世,皆以民为本,军政为纲。朕承天命,夙夜忧勤,以图社稷之安,百姓之乐。今朕观天下大势,见军政有弛,民务未理,实乃朕心之所忧。

    特遣太子标,往中都临濠、开封、西安、太原、北平等地,巡察军政,省察民务。太子乃国之储君,广其视听,增其阅历,以备治国安邦之用。

    秦王樉、晋王?、燕王棣,年及弱冠,特着随行,以襄巡察之务。

    尔等此行,宜当详察民情,严明军政,以安百姓,尽心竭力,勿负朕望。

    所到之处,凡大小诸事,决于太子,无需请旨。
新书推荐: 苟道长生:从捡尸开始无敌 政道问鼎 最后一个赶尸人 重生后,校花全家跪地忏悔 我穿越成了古滇女皇 京城穿越之旅南锣鼓巷66号 拒不认亲:重生80带全家逆袭豪门 年华如水君如故 七零娇娇女,高冷硬汉情难自禁 八零换亲,娇软美人嫁绝嗣大佬一胎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