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石宽早早起床做了早饭。
还是熬的菜粥,蒸了几个饼子。
石头吃完,没有多待就回了小河村。
以往早上路上人很多,汉子们扛着锄头下地,走街串巷的货郎也会沿街叫卖。
妇女们到河边洗衣服,孩童们在街道上追逐玩耍。
可现在一大早,哪儿哪儿都静悄悄的。
石头先回了他家小院儿,从地窖里又拿出半袋儿大米。
这半袋是新米,又把陈米拿了半袋儿。
到了大牛家门口,敲了敲院门。
就听翠嫂子问道:“谁呀?”
“嫂子,是我,石头。”
就听翠嫂子答道:“哎呦,是石头啊,大牛,石头兄弟来了。”
翠嫂子说着,就把院门打开了。
“快进来,今天下山倒早,早饭没吃吧,等着,嫂子去给你下碗面吃。”
大牛也从屋里出来笑道:“你不是从山上下来的吧?要不然没那么快。”
石头把米放在台阶上,说道:“我先去看了看宽子,在他那儿住了宿,从他那儿过来的。”
“我说呢,要不然不可能这么早。”
“大牛哥,我听宽子说,最近抓劳力的也来过,咱这村子没什么事儿吧。”
大牛叹口气说道:“先让你嫂子给你做口吃的,进屋慢慢儿说。”
石头赶忙拦住要进厨房的翠嫂子,“嫂子,我在宽子那儿吃过了,你甭忙。”
翠嫂子说道:“真吃过了,那行,我去给你们烧点儿水,你俩屋里去坐。”
“嫂子,这是我拿了半袋儿大米,狗蛋儿小,给他熬点儿粥喝。这是半袋儿陈米,你不是说让柱子媳妇儿帮着做棉衣吗?到时候给她一些,算是工钱。”
翠嫂子高兴的说道:“就你实诚,乡下人相互帮忙,谁给过工钱,这得让柱子媳妇儿多高兴。”
“不能白让人帮忙,嫂子,先把米收起来吧。”
“行,你俩上午说话吧,我去给你们俩泡点儿茶。”
翠嫂子把两袋儿米拎到了厨房。
石头跟大牛进了屋。
狗蛋儿正在屋里费劲的抠板栗吃。
见他爹和石头进屋,忙扬起小脸儿,“爹,叔。”
大牛坐到儿子身边,把他又抱到怀里,继续给他剥栗子吃。
山边儿也有栗子树,比山上那儿的大一些。
“大牛哥,你这还有空出去摘栗子。等我给你送下来些,山上有不少。”
“摘啥呀?我这是有次躲出去,在半山腰那儿摘回来的,山脚那儿早被人摘干净了。”
“大牛哥运气不错呀,这么久次次都能躲过。”
他就说大牛看着憨厚,心里也是个有主意的。
大牛看了石头一眼,“你少笑话我。”
给儿子剥了俩栗子,拍拍儿子的小屁股,“去,找你娘去。”
狗蛋儿走后,大牛才说道:“咱这靠山的小村子,还以为来的次数会少呢,这帮官府的狗,抓不够人恨不得天天来。”
“咱这村子也被抓走了不少。”
“肯定有被抓走的,好在咱这儿离山近,情况不对就往山里跑。每次有人敲门,都是你嫂子去开门,情况不对,我就从后院儿跳墙走了。”
随后自嘲的一笑,“你说说,咱一大老爷们儿,啥时候这么窝囊过?”
官府来人不会只来一两个,都带着大刀,谁敢和他们硬拼?
石头不由的说道:“别说丧气话了,你看看我,自诩能护住家人,不也带着媳妇儿躲山上去了。”
这时,翠嫂子拎着茶壶,拿着大碗就进来了。
“来,喝点儿热水。”
翠嫂子给俩人倒上水,坐到大牛身边问道:“喜鹊怎么样,她怀着身子在山上住的可还习惯?”
“还好,就是不敢随便乱逛,只能在院儿里那一片儿活动。她还单弄了个小菜园儿,种一些简单的菜,不过这天也凉了,菜长不大就得被我们吃干净。”
翠嫂子说道:“我这儿还腌着不少菜,你走时带一些。”
“不用了嫂子,喜鹊原先晒了不少干菜,够我们吃一阵儿的。”
“你别跟我们客气,你那两亩地大牛都种了菜。今年天干旱,到现在都没下过雨,菜长得也不好。大牛浇过几回水也不浇了,等菜差不多我们就收了回来,我全腌上了。”
石头心里明白,就那两亩地,就算种菜也长不好。
“嫂子,真不用了,在山上怎么都能找到吃的?原本还想买点儿白菜萝卜呢,可这次我到县城一看,几乎没有卖的。”
“现在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