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的拍摄周期通常在几个月上下。
如果是那种校园文艺小成本影片,可能只需要在有限的几个场景中拍摄,演员多启用新人或非专业演员,人员调度相对简单,拍摄周期往往只需短短几周,甚至更短时间就能完成。
但像《问仙》这样的大制作影片,拍摄难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庞大的演员阵容、复杂的场景搭建以及大量的特效需求,而且白梨还要求精益求精,那拍摄周期直接就大幅拉长了。
天气都已经开始转凉了,拍摄也才刚刚完成了一半,按照目前的拍摄情况乐观估计,若一切顺利,有望赶上明年的暑期档与观众见面。
白梨对此并不着急,与其他受资方回本压力所迫、不得不压缩拍摄进度的团队不同,她作为最大的资方,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无需担忧成本回收问题,完全可以让拍摄团队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地推进。
在这样宽松的创作环境下,导演创作热情高涨,可谓是越拍越畅快,得以尽情施展才华。
白梨每次前往拍摄现场,总能看到那位在行业内德高望重、多次荣获专项大奖的知名导演,激情澎湃地扯着嗓子喊:“bravo!”
好像散发了第二春……
不得不说,这位由龙涛娱乐精心介绍过来的行业知名导演,确实有着非凡的艺术造诣,他镜头下诞生的画面,美得令人心醉神迷。
那不是流于表面、寻常可见的美,而是一种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土壤,充满中式美学韵味的美,是那种宛如精心定格的艺术珍品。
为了那个画面,剧组整整在Y城雪山脚下蹲守了数十日。
等晴空,等山间的风,等雪山之巅大自然的馈赠。
终于,在一个破晓时分,幸运女神降临。
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穿透薄云,温柔地洒落在雪山上时,整个世界仿佛被点亮了。
以金色的山峦为背景,阳光透过薄云,洒在古老建筑的琉璃瓦上,折射出绚烂的光芒,如梦如幻,美得令人窒息。
一群御剑的青年身姿挺拔矫健,他们身着飘逸的长袍,衣袂在风中烈烈作响,仿佛是从古老神话中翩然而至的仙人,带着超凡脱俗的气质。
在金色的山峰下,他们驾驭着闪烁寒光的宝剑,如灵动的飞鸟,穿梭于云雾之间,人物与山水完美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气势磅礴的绝美画卷。
这宏大的场景,唯有电影大荧幕才能完整地呈现出它的磅礴与壮美。
当白梨拿到这一段电影的母带,即便此时还没有任何特效的装点和后期的精心打磨,仅仅是原始的画面,就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
华夏的山水与华夏的儿郎,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中,仿佛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更难以想象,在加上后期制作团队的处理后,这部作品将会绽放出怎样耀眼的光芒。
这位导演对细节的把控也堪称一绝,尤其热衷于捕捉人物的细微表情和肢体动作,仿佛要透过镜头,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观众,达到了一种近乎苛刻的境界。
而楚羡羡那双清澈的眼睛,成了导演镜头下的宠儿。
作为少年主角,楚羡羡的眼神中需要承载着坚定的信念、对未来的憧憬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无畏。
然而,非科班出身的他,在最初面对这样需要怼脸的高难度表演要求时,着实吃尽了苦头。
每一次拍摄,他都在努力地揣摩角色的内心世界,试图找到那种恰到好处的眼神表达,可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火候。
为了帮助楚羡羡突破演技瓶颈,导演开启了为期七七四十九天的暴风式“恶补”训练,从眼神的聚焦、情感的流露,到每一个细微的面部肌肉变化,都对楚羡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
白梨有次亲临现场,亲眼见识了导演“指导”楚羡羡,狠狠吃了一惊。
说是“指导”,其实更像是……
——“臭骂”。
导演对楚羡羡关心是真的关心,但骂是真的骂。
连白梨都觉得太严格了,生怕楚羡羡这孩子遭不住。
但楚羡羡扛下来了。
他全都虚心接受,不断地反复练习,常常在拍摄间隙,还独自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调整自己的眼神和表情。
而且,出乎白梨的意料,楚羡羡和导演关系好着呢。
上一秒楚羡羡还被骂得“狗血淋头”,下一秒又蹲在导演旁边吃盒饭,说说笑笑,被踢了一脚还直乐呵。
白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感慨了一句:“得亏楚羡羡是个乐天派……”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打磨和锤炼后,楚羡羡也成功地掌握了那种眼神中不自觉透露的神韵。
少年一夜之间就蜕变了,那种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