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初领命后,回到王府,立刻着手准备。
他深知,要想突破这重重阻碍,必须从细微之处入手。
他先是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幕僚,商讨调查策略。
“王爷,依我看,这案子牵扯甚广,那些贪官污吏必定相互勾结,要想找到证据,恐怕不易。”一位幕僚忧心忡忡地说道。
沈砚初沉思片刻:“越是如此,我们越要另辟蹊径。宜州当地的百姓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或许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
“我们先派人秘密前往宜州,深入民间收集线索。”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与此同时,朝堂上的局势也愈发紧张。一些与贪污案有牵连的官员开始坐不住了,他们暗中谋划,试图阻止沈砚初的调查。
“这湘王突然插手,我们的计划怕是要受阻。”一位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哼,他不过是个毛头小子,能翻出什么风浪?”
另一位官员冷笑道,“咱们只要再拖一拖,等风头过去,此事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然而,他们低估了沈砚初的决心和能力。
沈砚初一边与宰相崔辙互通消息,一边派出的密探在宜州有了重大发现。
他们找到了一位曾参与运送赈灾粮的车夫,从他口中得知了一些关键线索,牵扯出了一个更大的贪污网络。
随着调查的深入,沈砚初逐渐揭开了这起贪污案背后的重重黑幕。
巍峨的皇宫大殿内,沈御熙眉头紧锁,御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皆是有关宜州贪污案的调查进展,可每一份都让他大失所望。
接连派出的大臣,无论如何细致地查找,都如石沉大海,找不到半点有力证据。
“这案子怎么会如此棘手?”
沈御熙低声呢喃,眼中满是忧虑。
他深知,越是这般诡异的情况,背后的问题就越大,只是不知道朝中谁能有能力找出其中的异样之处。
京城内,一时间剑拔弩张。大臣们在朝堂上言辞闪烁,互相推诿责任,空气中的紧张气氛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笼罩在朝臣们的头上。
每一次朝会,都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方势力暗流涌动,试图在这场风波中保全自身。
时晚夏身为朝中一位从四品品官员,虽未直接参与朝堂纷争,但对朝廷发生的事情早有耳闻。
她深知,陛下既然将如此重要的案子交给宰相崔辙处理,想来是比较认可宰相大人的能力的。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案件毫无进展,她也不禁为朝堂局势感到忧心。
散朝以后,时晚夏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出宫门。
阳光洒在她身上,勾勒出她曼妙的身姿。
她刚一出宫门,就瞧见了等候多时的崔知浩。
崔知浩身着一袭月白色长袍,腰间束着一条黑色玉带,越发显得身姿挺拔,面容英俊。
“崔大哥,我自己可以回去的,你不用日日来接我!”
时晚夏脸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她日常劝他不必如此,可崔知浩仿若未闻,还是每日坚持来接她,这让她既感动又有些不知所措。
崔知浩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温柔:“时姑娘,这京城可不太平,我怎能放心你一个人回去?”
说着,他上前一步,轻轻接过她手中的包袱。
两人并肩走在京城的街道上,周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然而,时晚夏却无心欣赏这繁华的街景,她的心中始终惦记着朝堂上的事情。
“崔大哥,你说宜州的案子,什么时候才能有个结果呢?”时晚夏轻声问道。
崔知浩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这案子背后牵扯的势力众多,怕是一时半会儿难以查清。不过,崔大人既然接手了,定会全力以赴。”
时晚夏点了点头:“我相信宰相大人的能力。只是这案子一日不结,朝堂就一日不得安宁。”
正说着,他们路过一家茶楼。茶楼里人声鼎沸,许多人都在议论着宜州的案子。
“听说陛下又要派新人去调查了,之前那些大臣都一无所获,这次不知道会怎样。”一个茶客说道。
“我看啊,这案子怕是要烂尾了,那些贪官污吏背后有人撑腰,怎么可能轻易被查出来。”另一个茶客附和道。
时晚夏和崔知浩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
他们加快了脚步,离开了茶楼。
回到家中,时晚夏坐在自己的闺房里,回想着白天听到的那些议论,心中愈发不安。
“姑娘,该用晚膳了。”丫鬟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时晚夏起身,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