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暖黄的光晕柔和地洒落在宫殿的每一处角落。
苏玉身着一袭暗青色官服,神色间带着几分疲惫与歉疚,双手微微颤抖着,郑重地接过老皇帝递来的琉璃杯。
“陛下,臣实在惭愧。城外流民的安置尚未妥善,在朝中也还未立下什么显着功绩,受陛下如此厚赏,臣心中实在难安。”
苏玉微微低头,声音中满是诚恳与自责。
老皇帝慈爱地摆了摆手,目光中满是信任:“苏爱卿,你向来忠君爱民,是朕的得力臂膀,有你在朕身边,朕安心呐。”
说罢,老皇帝轻轻抿了一口茶,微微眯起眼睛,缓缓问道:“如今工部尚书一职空缺,苏爱卿觉得,何人接替最为合适?”
苏玉闻言,神色一凛,陷入了沉思。
老皇帝此刻问这样的问题,是真的寻求意见,还是在试探?
片刻后,她谨慎地开口:“论资历和处事能力,工部侍郎胡大人应当是合适人选。”
“胡化……”老皇帝轻轻摩挲着手中的茶杯,微微皱眉,“他的资历确实够格,可他做事总是急于求成,恐怕难以担此重任。”
苏玉心中一紧,犹豫了一下,欲言又止:“要不……”
她神色凝重,似乎在斟酌着每一个字,考虑如何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
“爱卿但说无妨,朕信你。”老皇帝温和地鼓励道。
苏玉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要不,就让首辅大人先代为掌管工部事务,待日后有更合适的人选,再行任命也不迟。”
话一出口,苏玉心中反倒松了一口气,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老皇帝。
“让首辅去管工部?”老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兴味,嘴角微微上扬,“倒是个有趣的想法。”
首辅宇文华本协管六部,可自他府中状况百出后,六部事务便由议事院商议,再呈皇帝定夺。
宇文华看似地位未变,实则权力已被架空。
如今若让他以首辅身份掌管工部,无疑是进一步削弱他的权力,虽仍居首辅之位,却有名无实。
如此一来,二皇子一党必然阵脚大乱,急于寻找新的出路,朝堂局势也将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
若是老皇帝答应如此,那大皇子也许还能再争上一争。
大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苏玉和易安一前一后,一个站在老皇帝身侧,一个跪在御案前低着头。
许久之后,老皇帝缓缓开口:“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苏爱卿身上伤还未痊愈,先回去好好歇着吧。”
听到老皇帝这话,苏玉还想继续请奏,但易安在后面不动声色地递了一个眼神,她只好回道:
“多谢陛下关心,臣告退。”
然后站起身,双手捧着琉璃杯慢慢退出大殿。
老皇帝烦闷地揉着自己的额角,心中思虑万千。
易安上前抬手轻轻为他按着两边额角,小声提醒:“陛下,您近日龙体在蒲御医的调理下,刚有好转,还是不要思虑过度了,不然又要头疼了。”
“唉,如今老大和老二总盯着朕这个位置,朝中那帮人一个个都急于站位,哪个又是真心在做事?也就这个钦点的状元,现在在朝中还未被那帮老臣荼毒,尚能为朕所用。”
老皇帝忧心忡忡地说。
他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更不相信朝中那些大臣,他只相信自己,他需要一个绝对听从自己命令的人。
就像……监察司一样。
所以,不管首辅那边如何,议事院必须要成立,且在里面任职的人,必须要由他自己选。
听到老皇帝这么说,易安便知,他是疑心病又犯了,于是便开口提议:“陛下,您既然对苏大人看重,为何不直接让她任工部尚书一职?”
“朕不是没想过,只是她年纪尚小,在工部做事不过几个月,贸然让她担任尚书,朝中那些老臣必定会反对,朕虽有意削弱他们的权力,但现在,还不是起冲突的时候。”
“陛下,小的有一想法,不知当不当讲。”
“你说吧。”
“现下钱武被抄家,搜出来的钱银涉及全国各类工程项目,谁也不知道这些修建得如何,也不知道他的党羽还有多少,陛下何不趁此机会,命苏大人三十二省巡视,将各省各州工程视察一遍,顺势查看各地流民救济情况,以安抚民心。”
老皇帝听了易安的提议,目光陡然一亮,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陷入思索。
少顷,他缓缓开口:“你这主意,倒是有几分道理。苏玉心思缜密,隐忍坚韧,又清正廉洁,刚直不阿,派她去巡视,既能查清工程隐患,揪出钱武余党,还能安抚民心,一举多得。”
易安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小心翼翼地接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