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道教名观除了提到的北京白云观,还有山西永乐宫、南阳玄妙观、陕西楼观台。
一、山西永乐宫
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永乐宫是我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是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是现存最大的元代道教宫观。它以建筑艺术及壁画艺术而驰名中外,占地面积平方米。地处山西省芮城县北郊的古魏城遗址上,南临黄河、北依条山,气势雄伟,风景秀丽。距西安180公里。距洛阳200公里。
永乐宫始建于公元1247年,1358年竣工,历时111年。原建在芮城县西40华里的永乐镇。建国初期,由于修建三门峡水库,原永乐镇处于规划区,国家为保护这一珍贵民族遗产,投资220万元,于1959年至1964年原物原貌迁到新址保存。永乐宫的搬迁是世界建筑史和文物史上一个空前绝后的壮举。日本的村山孚称永乐宫的搬迁:“不亚于埃及古代神壁的移筑”。1961年永乐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0年被评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2003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定为大中小学生教育基地。2005年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点。
永乐宫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在南北长1000米的中轴线上耸立着六座古建筑:山门、文瀛湖、遇仙桥、宫门、无极段、纯阳段、重阳段,西部为民俗博物馆、服务区、假山、凉亭、吕公祠、王母娘娘殿、东部为停车场、商肆区、午台、长廊、真武庙、石牌坊及后园的聚仙园,吕祖坟。整个建筑布局显明,主次有序。
永乐宫现存元代壁画1005.28平方米,分布在无极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段四座大殿内。永乐宫壁画的精品,以无极殿的《朝元图》为代表。
无极之殿,是永乐宫的主殿,巍峨壮观,冠于全宫,殿内金碧辉煌,气势壮丽。所绘的《朝元图》为我国绘画史上的罕见巨制。在402平方米的画面上,描绘出朝元神286位,8位主像3米以上,玉女像1.9米以上。画面按对称美的仪仗形势排列,以青龙,白虎为先导;32位天帝君为后卫.八位主神为领班展开浩大的朝拜仪式。画面和协自然.主次分明,表情逼真,色调优雅;衣饰千变万化;场面波澜壮阔,气势雄伟。郑振铎先生称赞是:“大规模的汉宫威仪展览,大组织的人物画汇集”。
纯阳殿,重阳殿是吕洞宾,王重阳修道成仙的连环故事画。这些画集人物、山水、园林、宫殿、道观古刹、农舍、茶肆于一体,为我们研究唐、宋、金、元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永乐宫的壁画艺术被着名戏剧家马少波称为“永乐三清铁画钩,曹衣吴带兼刚柔。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
搬迁后的永乐宫,经过几次大规模的修葺,扩建,古老的建筑再次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如今的永乐宫殿宇辉煌,亭台参差,楼阁巍峨,廊榭典雅,基本上形成集参观游乐、住宿就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格局。
二、南阳玄妙观
南阳可是一凡的故乡哦。所以文献记载也比较详尽。
玄妙观位于南阳故城外西北角,奉全真道清净派,是四大丛林之一,行丛林清规,属常庙。道观内不收门徒,往来黄冠羽士,皆在此挂单。
玄妙观建庙久远。明天启七年( 1627 年)重修庙宇碑记:“上古所建、历汉、唐、宋,其代远矣。”清嘉庆十八年( 1813 年)所树源流碑载:“稽厥观始,创建东汉。丛林开始,肇自我朝。”玄妙观原为老君堂,堂内有“泥牛古 古责 ”。相传,太上老君驾牛而来,到此天明,所骑之牛遂化作泥牛 . 《泥牛古 古责 碑》记载:“汉光武(帝)夜战失骑,老君堂泥牛救驾处”,观内土丘隆起处,即其遗迹。
元至元中(原文未详明前至元或后至年号,按元太祖接见全真派道士邱处机事,当为前至元期间,即公元 1264 ~ 1294 年),以老君堂址重建。取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语,名之玄妙观,以寓深奥之意。“玄之又玄”,唐朝道士成玄英解释,即“重玄之道”。所谓“重玄之道”,“玄者,深远之义,亦是不滞之名。……即不滞有,亦不滞无,二俱不滞,故谓之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既不执着“有”,又不执着于“无”,进而对于不执着于“有”或“无”这种看法,也不应执着不放。这就是“重玄之道”,亦即“玄之又玄”的精义。“观”者,道教庙院之称谓,源于“尹喜结草为楼,精思至道,后人以至可观望,故曰观。道宫自此始”。
明洪武三年( 1370 年),南阳卫首任指挥郭云以元之旧城基,用砖石建成周长六里二十七步的城墙,深二丈二尺、阔倍之的壕沟(即故城城墙、护墙河)。洪武四年( 1371 年),道士李云庵即城西北玄妙观旧址重建,故有李云庵创建玄妙观之说。洪武十五年( 1382 年),设道纪司于玄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