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我军在北疆节节败退,现在北疆的黄城已经沦陷了,王将军带着军队退居城门,黄城已经彻底失守了。”
北疆的急报传来,朝中人人惶恐,他们以为北疆那些人不过是一些逆贼罢了,本就不成气候,只要稍微派军前去,定能将这些人处置了。
可他们都没想到区区一个边牧民的散军,竟然能将我朝的大军击败,占领我朝的黄城,这跟他们开始预想的不一样,所以我朝大军败退的消息传来,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陛下,看来我是我们小瞧了这突厥的军队,当初他们初次犯境时,正值陛下刚刚登基,朝中局势不稳,因此并未对这军队加以重视,可如今他们已经如此猖狂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臣觉得,我们应该趁热打铁,趁着两方军队都还在混乱当中,我朝应该赶快派兵前往,收复失地。”
兵部侍郎的话一出,朝中讨论的声音此起彼伏,不过众大臣都支持这个决定,趁着敌军还缓过神来,就派军前去收复,这可能性还是大些。
“臣附议,我觉得此事宜早不宜晚,微臣也觉得我们应该趁早派人前往整顿军队,臣以为我们应该派一位大将带领军队前去收复黄城,以宣示我朝的势力和威严。”
虽然很多大臣支持派人前去收复黄城,可有人还是觉得不妥。
“陛下,微臣以为此次大败就是因为我们对敌方了解不够,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臣以为还是从长计议,况且此次大战之后,国库空虚,实在是不宜再战,所以微臣觉得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以备下一次作战。”
突厥地属北疆,突厥汗国始由阿史那部落、阿史德部落建立,原与我朝是井水不犯河水,自从二十年前建立收复了北疆,本是相安无事,可奈何竟然出了一队小部落,靠着打家劫舍,慢慢壮大自己的军队,现在已不可小觑了。
加上北疆地势险峻,突厥人骁勇善战,又极其熟悉地形,若是贸然前往,胜算的概率不大,不是什么人都能胜任这个职责,所以王生从这方面考虑,现在实在是不适合再次发兵。
只是王生此话一出,就引起不少在支持发兵出征的大臣的反对,他们是觉得突厥人太过猖狂,区区边牧民族,也敢跟中原的人相抗衡,简直是不把我朝放在眼里
“王侍郎,难不成我们要一直在京中做缩头乌龟不成,若这次我们妥协了,非但不能彰显我朝的势力,还增长了敌军的气焰,这怎可行!”
两边的大臣各执己见,一时间得不到统一,两方在朝堂之上乱成一片。
与此同时,在府中养伤的秦颂早已接到我军败退的消息,他双目犀利地盯着信件上的内容,一直沉默不说话。
文南星也注意到秦颂的异常,她端着参汤来到秦颂跟前,只见他手中撑开的信纸。
“喝点参汤。”
她的话将秦颂的思绪拉回,他抬头看着她。
文南星将手中的东西放下,走到他身边。
“在看什么,竟失神了这么久?”
秦颂直接将手中的信件送到她手中,文南星拿起一看,眉头皱得很深。
“我军败退,失去了一座城池?”
相比她的惊讶,秦颂却显得很冷静。
不过也不怪文南星为何觉得惊慌,因为这黄城是北疆最重要的城池,它所属的我朝与北边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也是军中最重要的军事要地。
她记得当初沈家誓死守卫北疆,当时就是竭尽全力守卫北疆的黄城,如今黄城失守,也就意味着我朝失去了一处重要的地理位置,失去了黄城,地方想要向中原打入就容易很多,难怪秦颂方才流露出这样的神情,显然他是知道了此次败退对我朝会有多大的影响。
秦颂拉着文南星的手,将人拉到跟前来,看着她明显无措的神情,他不会隐瞒她什么。
“星儿,这次只怕我要离开一段时日了。”
文南星抬头看着秦颂,也明白他口中所说要离开一段时日是为要去做什么。
“夫君要带军前去收复失地?圣旨下来了没有?”
虽然还没有正式下达圣旨,可他知道圣旨已经不远了。
他很确定与文南星道:
“快了。”
秦颂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
果不其然,就在午后,任命秦颂为护国大将军,即刻点兵前往北疆的圣旨下达了太师府,文南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愣了一下。
纵使她私心不愿意秦颂前去,因为这次去了,只怕是生死难料。
难怪这些日子她心里总是突突的,感觉有什么大事在等着她,原来是这样。
府中接到圣旨的时候,众人也是心慌了一下,特别是老夫人,知道秦颂要上战场时,也不似前几日一般与他们赌气不见人,竟让人请了人去万寿堂商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