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上元节

    正如先前说过的,陆驿确实是个见惯了美人的。

    这日刚从仙宫的宴席中归来,身上还带着淡淡的酒香。

    他的步伐略显踉跄,却不失风度,正欲穿越云端,返回那幽深的地府之中。

    然而,当他途经人间,不经意间,他的目光被一座繁华的城市所吸引——那正是盛唐时期的长安城。

    陆驿对这个时代还算挺有好感,以陆驿观察人间的时间来看,唐朝称得上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城市的繁荣与民风的开放在这里达到了极致。

    长安城的坊市制度井然有序,街道如同棋盘般纵横交错,中轴分明,区划匀称,这种城市规划不仅便于管理,更是宵禁制度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石。

    日暮时分,天空渐渐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紫罗兰色,而长安城却依旧灯火通明。

    昨日的上元节余韵未消,城中的热闹气氛依旧在空气中弥漫。

    这个节日,对于长安城的居民来说,是一年中最为自由和欢乐的时刻。

    宵禁的解除,让人们得以在夜晚尽情地享受节日的欢乐,街道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们的笑脸。

    陆驿望着这座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长安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他仿佛看到了大唐的辉煌与荣耀,在这灯火阑珊处熠熠生辉。

    而他自己,此刻看似只是一位相貌端方的小郎君,乘着醉意,走在唐朝都城的街上,竟也十分相宜。

    .

    唐朝的上元节,是一年之中最为热闹非凡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长安城内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正月十五夜,被称为“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盛况,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赏灯夜游,浪漫相约。

    在唐朝,上元节期间会解除宵禁,允许百姓夜间外出,这一政策被称为“放夜”,使得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能在这三夜内外出赏灯,长安城内车马塞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在开元年间,皇帝为了庆祝元宵夜,不惜斥巨资搭建灯轮、灯树、灯楼等,新型花灯的设计巧夺天工,精美绝伦。

    宫中选出的歌女,头戴花冠,身穿霞帔,每一名歌女的服装就要花费三百贯,整个元宵庆典的豪奢程度可见一斑。

    唐代女子欢度元宵已十分普及,连大家闺秀也可上街,往来于熙熙攘攘人群中,长安城上元夜,无疑是最浪漫和美好的夜晚。

    .

    “热腾腾的包子嘞,刚出炉的包子!”一个老汉推着小车,车上蒸笼里冒出的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成白雾。他的声音洪亮,穿透了熙熙攘攘的人群。

    “糖葫芦,酸甜可口的糖葫芦!”一个中年妇女手持一串串红彤彤的糖葫芦,边走边吆喝,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在挂满彩灯的街道旁,有商家搭起的灯谜摊,彩灯下挂着一张张写有谜语的纸条。市民们围成一圈,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交头接耳讨论,每当有人猜中,便会爆发出一阵欢呼和掌声。

    一群小孩围在卖糖人的摊子前,目不转睛地看着手艺人用糖稀快速地勾勒出各种动物和人物形象。拿到糖人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小手小心翼翼地拿着,生怕糖人融化。

    街头艺人在人群中央表演着杂技和戏法,观众们不时发出惊叹和喝彩。孩子们骑在父亲的肩上,兴奋地拍手叫好,而大人们则投以铜板,以示赞赏。

    夜幕渐深,但长安城的热闹并未减退,反而因为灯火的映照而更加迷人。

    .

    陆驿起先还十分新鲜,走在人堆里,但是随着夜色渐浓,街道上的人却越来越多,接踵摩肩,让素来与人来往不多的他逐渐难受起来。

    于是陆驿隐去了身形,闪到了屋顶上,接着“与民同乐”。

    屋顶上倒也并不是十分冷清的,偶尔也能见些梁上君子,警觉又快速的在屋脊上移动。

    陆驿也懒得理这些凡世间的小是非,只是自顾自的,拎着酒壶溜达。

    这一溜达,就到了一处灯火辉煌的宫殿建筑。

    .

    这便是兴庆宫,唐代长安城的璀璨明珠,见证了无数辉煌的时刻。

    月光洒在宫殿的琉璃瓦上,泛起粼粼波光,仿佛为这宏伟的建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兴庆殿巍峨耸立,飞檐如大鹏展翅,直冲云霄,彰显着皇家的威严与气派。

    殿前的钟鼓楼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四周的城门拱卫着宫殿,门楼高耸,门洞宽敞,门上精美的花纹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李白那首广为传颂的《清平调》,正是在兴庆宫的沉香亭中诞生的。

    .
新书推荐: 风雨兼程的逆袭路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不当大家闺秀后,我打遍全京城 女主重生后,每天都想锤人 阴阳典当 独家婚宠:老公大人有点萌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原神:不会做反派,但我会惹情债 末日,我创造了第五天灾! 邪尊收手吧,没必要坏事做尽啊